業務培訓
物 流 感 念 表 述
2010-08-093236人瀏覽
物流概念的起源
人類社會有經濟活動開始就有了物流,只是當時人們沒有這樣的認識和文字定義。自18世紀末發明和使用汽車,使得運輸業更加發達,推動和促進了物流業的發展,從自貨自運走向專業運輸,產生了除生產和銷售的第三方——專業運輸者。50年代初,國外最早將物流稱為“Physical Distribution”、簡稱“PD”及貨物的配送,日本人將“PD”譯為“物的流通”、“物資流通”,后又稱為物流、綜合物流。
“PD”演變為“Logistic”,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在軍隊后勤保障供應系統中,成功地運用了“物流”技術,在軍隊的后勤供應中開創了物流的先河,美軍后勤保障的英文名稱為“LOGISTIC”。戰后世界各地將“Logistic”替代“PD”,中國將其譯為“物流”。美軍在后勤保障中成功地運用物流后,很快地又將此成果轉化于工業上,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將“Logistic”用于工業,并用英文的“Logistic”(后勤保障)作為工業生產和銷售的“物流”管理,“Logistic”就成了物流的代名詞,并延續和流傳于世界各國。物流被人們真正認識是二戰以后,大約已有50年的歷史。
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及社會化的分工協作,生產廠家和商家是物流第一方,消費者是物流的第二方,運輸、倉貯起家的物流服務企業成為物流的第三方,成為專業性的物流企業,為生產、銷售企業和消費者提供服務,又稱為第三方物流(3PartyLogistic)。物流是系統工程,生產企業、銷售企業和消費者、物流服務企業三方缺一不可,只有分工協作、共同努力,物流才能得以發展。現代工業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工業企業在生產中進行技術創新、加強管理,將產品的生產成本壓得很低。但是,現代工業中從工業生產上進行技術創新、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難度很大,余地也很小。然而,在流通過程中降低物流成本成為人們關注的課題,在物流成本中降低10個百分點,使得產品銷售價格降低,大大地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所以,從生產中壓縮成本遠不如從物流中降低成本。因此,發達國家工業界競相研究物流,成立專門的物流研究機構,開發物流技術,推動了物流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是物流發展的高峰時期,特別是80年代中期,電子技術及計算機的使用,信息、通訊網絡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現代物流逐步展現在人們眼前?,F代物流是近幾年發展起來,其速度非常迅猛,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并將可能引發一場社會變革。
“PD”演變為“Logistic”,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在軍隊后勤保障供應系統中,成功地運用了“物流”技術,在軍隊的后勤供應中開創了物流的先河,美軍后勤保障的英文名稱為“LOGISTIC”。戰后世界各地將“Logistic”替代“PD”,中國將其譯為“物流”。美軍在后勤保障中成功地運用物流后,很快地又將此成果轉化于工業上,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將“Logistic”用于工業,并用英文的“Logistic”(后勤保障)作為工業生產和銷售的“物流”管理,“Logistic”就成了物流的代名詞,并延續和流傳于世界各國。物流被人們真正認識是二戰以后,大約已有50年的歷史。
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及社會化的分工協作,生產廠家和商家是物流第一方,消費者是物流的第二方,運輸、倉貯起家的物流服務企業成為物流的第三方,成為專業性的物流企業,為生產、銷售企業和消費者提供服務,又稱為第三方物流(3PartyLogistic)。物流是系統工程,生產企業、銷售企業和消費者、物流服務企業三方缺一不可,只有分工協作、共同努力,物流才能得以發展。現代工業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工業企業在生產中進行技術創新、加強管理,將產品的生產成本壓得很低。但是,現代工業中從工業生產上進行技術創新、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難度很大,余地也很小。然而,在流通過程中降低物流成本成為人們關注的課題,在物流成本中降低10個百分點,使得產品銷售價格降低,大大地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所以,從生產中壓縮成本遠不如從物流中降低成本。因此,發達國家工業界競相研究物流,成立專門的物流研究機構,開發物流技術,推動了物流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是物流發展的高峰時期,特別是80年代中期,電子技術及計算機的使用,信息、通訊網絡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現代物流逐步展現在人們眼前?,F代物流是近幾年發展起來,其速度非常迅猛,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并將可能引發一場社會變革。
什么是物流?
什么是物流?物流是指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過運輸、保管、配送等方式,實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關信息由商品的產地到商品的消費地所進行的計劃、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
物流構成:商品的運輸、倉儲、包裝、搬運裝卸、流通加工,以及相關的物流信息等環節。
物流活動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用戶服務、需求預測、定單處理、配送、存貨控制、運輸、倉庫管理、工廠和倉庫的布局與選址、搬運裝卸、采購、包裝、情報信息。
什么是現代物流?
什么是現代物流?現代物流不僅單純的考慮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貨物配送問題,而且還考慮從供應商到生產者對原材料的采購,以及生產者本身在產品制造過程中的運輸、保管和信息等各個方面,全面地、綜合性地提高經濟效益和效率的問題。因此,現代物流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目標,把制造、運輸、銷售等市場情況統一起來考慮的一種戰略措施。這與傳統物流把它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統"和"銷售活動中起橋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廣度上又有了進一步的含義。
在當今的電子商務時代,全球物流產業有了新的發展趨勢?,F代物流服務的核心目標是在物流全過程中以最小的綜合成本來滿足顧客的需求。
現代物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電子商務與物流的緊密結合;現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才流的統一;電子商務物流是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結合;物流設施、商品包裝的標準化,物流的社會化、共同化也都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模式的新特點。
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使物流行業重新崛起,目前美國的物流業所提供的服務內容已遠遠超過了倉儲、分撥和運送等服務。物流公司提供的倉儲、分撥設施、維修服務、電子跟蹤和其他具有附加值的服務日益增加。物流服務商正在變為客戶服務中心、加工和維修中心、信息處理中心和金融中心,根據顧客需要而增加新的服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觀念。
相對于發達國家的物流產業而言,中國的物流產業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其發展的主要特點:一是企業物流仍然是全社會物流活動的重點,專業化物流服務需求己初露端倪,這說明我國物流活動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加強企業內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會物流活動的重點;二是專業化物流企業開始涌現,多樣化物流服務有一定程度的發展。走出以企業自我服務為主的物流活動模式,發展第三方物流,己是中國物流業發展當務之急。
物流的劃分
社會經濟領域中物流活動無處不在,許多有本身特點的領域都有自己特征的物流活動,雖然物流基本要素都存在,而基本要素是共同的,但是由于物流對象不同,物流目的的不同,物流范圍、范疇不同。形成了不同類型的物流。目前物流的分類問題尚待研究,為區分起見,本書僅做劃分研究。
既然有不同類型的物流,,必然產生與之適應的分類,以便能區別認識和研究。目前在分類標準方面并沒有統一的看法,綜合已有的論述,許多學者采取了如下對應劃分的方法:
宏觀物流和微觀物派;
社會物流和企業物流;
國際物流和區域物流;
一般物流及特殊物流
以下分別敘述之。
一、宏觀物流
宏觀物流是指社會再生產總體的物流活動,從社會再生產總體角度認識和研究的物流活動。這種物流活動的參子者是構成社會總體的大產業、大集團,宏觀物流也就是研究社會再生產總體物流.研究產業或集團的物流活動和物流行為。
宏觀物流還可以從空間范疇來理解,在很大空間范疇的物流活動,往往帶有宏觀性,在很小空間范疇的物流活動則往往帶有微觀性。宏觀物流也指物流全體,從總體看物流而不是從物流的某—。個構成環節來看物流。
因此,在我們常提出的物流活動中,下述若于物流應屬于宏觀物流,即:社會物流、國民經濟物流、國際物流。宏觀物流研究的主要特點是綜觀性和全局性。宏觀物流主要研究內容足,物流總體構成,物流與社會之關系在社會中之地位,物流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社會物流系統和國際物流系統的建立和運作等。
二、微觀物流
消費者、生產者企業所從事的實際的、具體的物流活動屬于微觀物流。在整個物流活動中,之中的一個局部、一個環節的具體物流活動也屬于微觀物流。在一個小地域空間發生的具體的物流活動也屬于微觀物流。針對某一種具體產品所進行的物流活動也是微觀物流。我們經常涉及的下述物流活動皆屬于微觀物流,即;企業物流、生產物流、供應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廢棄物物流、生活物流等,微觀物流研究的特點是具體性和局部性。由此可見,微觀物流是更貼近具體企業的物流。其研究領域十分廣闊。
三、社會物流
社會物流指超越一家一戶的以一個社會為范疇面向社會為目的物流。這種社會性很強的物流往往是由專門的物流承擔人承擔的、社會物流的范疇是社會經濟的大領域。社會物流研究再生產過程中隨之發牛的物流活動,研究國民經濟中物流活動。研究如何形成服務于社會、面向社會又在社會環境中運行的物流。研究社會中得物流體系結構和運行.因此帶有綜觀和廣泛性。
四、企業物流
從企業角度上研究與之有關的物流活動。是具體的、微觀的物流活動的典型領域。企此物流又可區分以下不同典型的具體物流活動;企業生產物流。指企業在生產工藝中的物流活動。這種物流活動是與整個生產工藝過程伴生的,實際上已構成丫生產工藝過程的—部分。企業生產物流的過程人體為:原料、零部、燃料等輔助材料從企業倉庫或企業的“門口”開始。進入到牛產線的開始端.再進—步隨生產加工過程一個一個環節地“流”.在“流”的過程中,本身被加工,同時產牛一些廢料余料。直到生產加工終結,再“流”至制品倉庫便終結了企業生產物流過程。
過去,人們在研究生產活動時。主要注重一個一個的牛產加工過程。而忽視了將每一個生產加工過程串在一起的.并且父和每一個生產加工過程同時出現的物流活動。例如不斷地離開上一工序。進入下一工序,便會個斷發生搬上搬下、向前運動、暫時停滯等物流活動.實際上,一個生產周期,物流活動所用的時間遠多于實際。
既然有不同類型的物流,,必然產生與之適應的分類,以便能區別認識和研究。目前在分類標準方面并沒有統一的看法,綜合已有的論述,許多學者采取了如下對應劃分的方法:
宏觀物流和微觀物派;
社會物流和企業物流;
國際物流和區域物流;
一般物流及特殊物流
以下分別敘述之。
一、宏觀物流
宏觀物流是指社會再生產總體的物流活動,從社會再生產總體角度認識和研究的物流活動。這種物流活動的參子者是構成社會總體的大產業、大集團,宏觀物流也就是研究社會再生產總體物流.研究產業或集團的物流活動和物流行為。
宏觀物流還可以從空間范疇來理解,在很大空間范疇的物流活動,往往帶有宏觀性,在很小空間范疇的物流活動則往往帶有微觀性。宏觀物流也指物流全體,從總體看物流而不是從物流的某—。個構成環節來看物流。
因此,在我們常提出的物流活動中,下述若于物流應屬于宏觀物流,即:社會物流、國民經濟物流、國際物流。宏觀物流研究的主要特點是綜觀性和全局性。宏觀物流主要研究內容足,物流總體構成,物流與社會之關系在社會中之地位,物流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社會物流系統和國際物流系統的建立和運作等。
二、微觀物流
消費者、生產者企業所從事的實際的、具體的物流活動屬于微觀物流。在整個物流活動中,之中的一個局部、一個環節的具體物流活動也屬于微觀物流。在一個小地域空間發生的具體的物流活動也屬于微觀物流。針對某一種具體產品所進行的物流活動也是微觀物流。我們經常涉及的下述物流活動皆屬于微觀物流,即;企業物流、生產物流、供應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廢棄物物流、生活物流等,微觀物流研究的特點是具體性和局部性。由此可見,微觀物流是更貼近具體企業的物流。其研究領域十分廣闊。
三、社會物流
社會物流指超越一家一戶的以一個社會為范疇面向社會為目的物流。這種社會性很強的物流往往是由專門的物流承擔人承擔的、社會物流的范疇是社會經濟的大領域。社會物流研究再生產過程中隨之發牛的物流活動,研究國民經濟中物流活動。研究如何形成服務于社會、面向社會又在社會環境中運行的物流。研究社會中得物流體系結構和運行.因此帶有綜觀和廣泛性。
四、企業物流
從企業角度上研究與之有關的物流活動。是具體的、微觀的物流活動的典型領域。企此物流又可區分以下不同典型的具體物流活動;企業生產物流。指企業在生產工藝中的物流活動。這種物流活動是與整個生產工藝過程伴生的,實際上已構成丫生產工藝過程的—部分。企業生產物流的過程人體為:原料、零部、燃料等輔助材料從企業倉庫或企業的“門口”開始。進入到牛產線的開始端.再進—步隨生產加工過程一個一個環節地“流”.在“流”的過程中,本身被加工,同時產牛一些廢料余料。直到生產加工終結,再“流”至制品倉庫便終結了企業生產物流過程。
過去,人們在研究生產活動時。主要注重一個一個的牛產加工過程。而忽視了將每一個生產加工過程串在一起的.并且父和每一個生產加工過程同時出現的物流活動。例如不斷地離開上一工序。進入下一工序,便會個斷發生搬上搬下、向前運動、暫時停滯等物流活動.實際上,一個生產周期,物流活動所用的時間遠多于實際。
物流產業的作用及啟示
來源:中國儲運
縱觀物流發展的歷史,在國際范圍內已有七次較為重要的物流價值發現,即物流系統功能、物流經濟活動、物流利潤、物流成本、物流環境、物流對企業發展戰略和物流對國民經濟的價值等,這是對物流產業重要性的有力說明。目前我國對物流產業的認識還存在片面性和極端性,一是過分強調物流的作用,如一些地區不考慮地理區位條件和物流需求狀況,就把物流列為地區支柱或主導產業來發展,大力興建物流園區,規劃缺乏科學性;二是對“現代物流”的作用認識膚淺,特別是許多地區尚未認識到現代物流管理服務的經濟潛能,還停留于搬卸、裝運、倉儲及運輸等傳統的理念上,現有物流資源的整合利用和傳統儲運企業的改造升級也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們認為可以從下面幾個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層次性去認識和理解物流產業的作用,并從中獲得產業發展的啟示。
1.物流產業對企業的作用及啟示
保障生產和經營所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或產成品,保障產品和服務快速送達給用戶或消費者,降低采購、生產、庫存及配送的成本,提高企業的物流效率和效益,是物流產業發展的基本目的。不同的企業對物流需求是不一樣的,采取的物流方式也不相同,有自營、外包和聯盟等多種形式,至于采取何種形式這取決于企業的類型、企業物流份量的大小、物流與企業主營業務關聯度的高低,產品中物流成本所占比例的多少,以及企業對物流的認識程度等因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將更加注重核心競爭力的培育,一般而言,企業不可能沿襲計劃經濟的傳統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組織形式,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包攬自己全部的物流運作,物流外包或物流聯盟將更加重要,特別是對于非核心的物流業務,企業必將更多借助社會物流來完成,因此只有物流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企業外包物流費用較低、服務較好時才能滿足這樣的需求。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首先企業要把物流上升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問題,衡量企業物流是采取自營物流、聯盟物流還是外包物流,其標準是看企業內部物流運作費用與外購物流費用的高低及其發展趨勢;其次自營物流向社會物流轉化是企業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但這是一個漸進化的過程;長期來看自營物流的比例將不斷降低,這并不意味著它會消失,對生產流水線物流、資產專用性高的物流等更適合自營,自營物流會像企業產品自銷與他銷一樣占有一定的份額。
2.物流產業對關聯產業的作用及啟示
物流幾乎涉及到國民經濟的所有產業部門,物流產業將促進其它產業部門的健康發展,尤其是對制造業、商貿流通業等影響較大。就商貿流通業而言,物流產業的發展可以促進新型商業與貿易方式的應用與發展,如電子商務作為跨越時間和空間距離的新型貿易方式,物流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沒有物流配送網絡和第三方物流的高度發展,電子商務將停留于理論的探討而難于進入真正的實施階段。目前國內的電子商務網站多數停留于廣告宣傳、信息發布、資料傳輸等方面,從交易的商品來看,主要是音像、數字產品類,這其中不僅僅是網上支付方式和信用度低等方面問題,而缺乏適合電子商務運作的物流配送體系是其重要原因。再比如作為標志第二次零售商業革命的連鎖經營,其核心是有效地實現了進貨和銷售職能的分離,統一采購和統一配送的物流體系是其成功運營的關鍵因素,而共同配送、社會化配送應該成為連鎖經營的發展方向,物流產業的發展將對此將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從與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的角度,一是要在流通領域中強調物流與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融合,強調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連鎖經營、代理制等現代流通方式相結合,實現高效互動發展;二是物流企業要注重為關聯度高、物流需求量大的行業(如汽車、家電、煙草、建材、農產品流通、對外貿易等)服務,加強與非物流企業的聯盟合作,實現雙贏。
3.物流產業對地區經濟的作用及啟示
物流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可以進一步帶來商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的聚集,降低區域經濟的運行成本,改變區域經濟的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促進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加快區域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的合理調整,帶動地區和區域經濟的發展。以深圳市為例,據測算近年來深圳物流業增長率與GDP的增長率之比已經達1:1.04,并且物流總量持續遞增,對深圳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十分顯著,深圳市正在規劃建設23個大型物流項目(其中8個物流園區),以促進批發市場的升級、倉儲業的轉型以及轉口貿易體系的建設等,提升深圳市整體經濟實力和區域競爭力。從區域經濟發展來看,物流產業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由于各自區域產業類型與分布、地理區位、物流數量和大宗品種等的不同,不能將興建物流園區看作是普適的、唯一的發展模式,區域物流的發展要以地區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中的分工地位為基礎,應該是有差別的、多樣化的,如可以采取以大中型企業物流變革為主的推進模式、以政府規劃和參與投資的政府推進模式、以培育第三方物流為主的市場推進模式、以發展重點行業物流為主的產業帶動模式以及物流園區模式、運輸或港口主導模式、混合型模式等。
4.物流產業對國民經濟的作用及啟示
從1997年東南亞經濟危機來看,受此影響1998年馬來西亞經濟增長為-6.8%,泰國為-8.0%,東盟為-9.4%,而物流產業發達的香港、新加坡經濟增長分別為-5.1%和1.5%,這反映出物流對國民經濟的正向作用。從物流在國民經濟中所占份額來看,1997年物流總成本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英國為10.1%、荷蘭為11.9%、比利時為11.0%、意大利為12%、美國為10.5%、中國為16.7%;但是有關專家估計我國物流成本至少占GDP的20%以上,假定按20%計算,2002年我國實現GDP為102398億元,全社會的物流支出將達20479.6億元,如果全社會物流成本每降低1%,將會產生204.8億元的利潤或效益,可見物流產業對提高全社會的經濟效益有重大作用。從改善國民經濟的運行效率來看,物流產業發展將會有效減少企業庫存(我國僅庫存積壓商品約在4萬個億以上),加速資金周轉,促進我國經濟運行向動態化、快節奏轉變。另外世界銀行2000年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有4個服務性競爭行業對于提高生產力和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它們是物流服務、商業服務、電子商務和電信,其中物流服務占1997年服務業產出的42.4%,比重******。由此看來,國家對這個影響國民經濟整體運行效率且貢獻度大的產業應加快制定產業政策,引導、規范、鼓勵物流產業的發展。
5.物流產業對社會和人們生活環境的作用及啟示
物流產業的貢獻還體現在對社會環境及人們生活等諸多方面。首先我國商品的流通費用較高,根據商品種類的不同流通費用占商品價格的20~70%,其中物流費用又要占三分之一以上,物流產業的發展可有效降低物流費用,為商品價格的降低提供了條件,使消費者得到實惠;同時物流網絡的健全將極大地方便城鄉居民的生活,甚至足不出門就可以得到價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務,從而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另外,發展物流產業必須充分發揮物流的系統化、集約化作用,合理規劃物流及配送中心,重視回收物流、反向物流、廢棄物物流以及綠色物流,推進新型物流工具的使用,從而減少污染,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縱觀物流發展的歷史,在國際范圍內已有七次較為重要的物流價值發現,即物流系統功能、物流經濟活動、物流利潤、物流成本、物流環境、物流對企業發展戰略和物流對國民經濟的價值等,這是對物流產業重要性的有力說明。目前我國對物流產業的認識還存在片面性和極端性,一是過分強調物流的作用,如一些地區不考慮地理區位條件和物流需求狀況,就把物流列為地區支柱或主導產業來發展,大力興建物流園區,規劃缺乏科學性;二是對“現代物流”的作用認識膚淺,特別是許多地區尚未認識到現代物流管理服務的經濟潛能,還停留于搬卸、裝運、倉儲及運輸等傳統的理念上,現有物流資源的整合利用和傳統儲運企業的改造升級也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們認為可以從下面幾個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層次性去認識和理解物流產業的作用,并從中獲得產業發展的啟示。
1.物流產業對企業的作用及啟示
保障生產和經營所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或產成品,保障產品和服務快速送達給用戶或消費者,降低采購、生產、庫存及配送的成本,提高企業的物流效率和效益,是物流產業發展的基本目的。不同的企業對物流需求是不一樣的,采取的物流方式也不相同,有自營、外包和聯盟等多種形式,至于采取何種形式這取決于企業的類型、企業物流份量的大小、物流與企業主營業務關聯度的高低,產品中物流成本所占比例的多少,以及企業對物流的認識程度等因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將更加注重核心競爭力的培育,一般而言,企業不可能沿襲計劃經濟的傳統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組織形式,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包攬自己全部的物流運作,物流外包或物流聯盟將更加重要,特別是對于非核心的物流業務,企業必將更多借助社會物流來完成,因此只有物流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企業外包物流費用較低、服務較好時才能滿足這樣的需求。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首先企業要把物流上升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問題,衡量企業物流是采取自營物流、聯盟物流還是外包物流,其標準是看企業內部物流運作費用與外購物流費用的高低及其發展趨勢;其次自營物流向社會物流轉化是企業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但這是一個漸進化的過程;長期來看自營物流的比例將不斷降低,這并不意味著它會消失,對生產流水線物流、資產專用性高的物流等更適合自營,自營物流會像企業產品自銷與他銷一樣占有一定的份額。
2.物流產業對關聯產業的作用及啟示
物流幾乎涉及到國民經濟的所有產業部門,物流產業將促進其它產業部門的健康發展,尤其是對制造業、商貿流通業等影響較大。就商貿流通業而言,物流產業的發展可以促進新型商業與貿易方式的應用與發展,如電子商務作為跨越時間和空間距離的新型貿易方式,物流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沒有物流配送網絡和第三方物流的高度發展,電子商務將停留于理論的探討而難于進入真正的實施階段。目前國內的電子商務網站多數停留于廣告宣傳、信息發布、資料傳輸等方面,從交易的商品來看,主要是音像、數字產品類,這其中不僅僅是網上支付方式和信用度低等方面問題,而缺乏適合電子商務運作的物流配送體系是其重要原因。再比如作為標志第二次零售商業革命的連鎖經營,其核心是有效地實現了進貨和銷售職能的分離,統一采購和統一配送的物流體系是其成功運營的關鍵因素,而共同配送、社會化配送應該成為連鎖經營的發展方向,物流產業的發展將對此將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從與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的角度,一是要在流通領域中強調物流與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融合,強調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連鎖經營、代理制等現代流通方式相結合,實現高效互動發展;二是物流企業要注重為關聯度高、物流需求量大的行業(如汽車、家電、煙草、建材、農產品流通、對外貿易等)服務,加強與非物流企業的聯盟合作,實現雙贏。
3.物流產業對地區經濟的作用及啟示
物流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可以進一步帶來商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的聚集,降低區域經濟的運行成本,改變區域經濟的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促進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加快區域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的合理調整,帶動地區和區域經濟的發展。以深圳市為例,據測算近年來深圳物流業增長率與GDP的增長率之比已經達1:1.04,并且物流總量持續遞增,對深圳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十分顯著,深圳市正在規劃建設23個大型物流項目(其中8個物流園區),以促進批發市場的升級、倉儲業的轉型以及轉口貿易體系的建設等,提升深圳市整體經濟實力和區域競爭力。從區域經濟發展來看,物流產業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由于各自區域產業類型與分布、地理區位、物流數量和大宗品種等的不同,不能將興建物流園區看作是普適的、唯一的發展模式,區域物流的發展要以地區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中的分工地位為基礎,應該是有差別的、多樣化的,如可以采取以大中型企業物流變革為主的推進模式、以政府規劃和參與投資的政府推進模式、以培育第三方物流為主的市場推進模式、以發展重點行業物流為主的產業帶動模式以及物流園區模式、運輸或港口主導模式、混合型模式等。
4.物流產業對國民經濟的作用及啟示
從1997年東南亞經濟危機來看,受此影響1998年馬來西亞經濟增長為-6.8%,泰國為-8.0%,東盟為-9.4%,而物流產業發達的香港、新加坡經濟增長分別為-5.1%和1.5%,這反映出物流對國民經濟的正向作用。從物流在國民經濟中所占份額來看,1997年物流總成本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英國為10.1%、荷蘭為11.9%、比利時為11.0%、意大利為12%、美國為10.5%、中國為16.7%;但是有關專家估計我國物流成本至少占GDP的20%以上,假定按20%計算,2002年我國實現GDP為102398億元,全社會的物流支出將達20479.6億元,如果全社會物流成本每降低1%,將會產生204.8億元的利潤或效益,可見物流產業對提高全社會的經濟效益有重大作用。從改善國民經濟的運行效率來看,物流產業發展將會有效減少企業庫存(我國僅庫存積壓商品約在4萬個億以上),加速資金周轉,促進我國經濟運行向動態化、快節奏轉變。另外世界銀行2000年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有4個服務性競爭行業對于提高生產力和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它們是物流服務、商業服務、電子商務和電信,其中物流服務占1997年服務業產出的42.4%,比重******。由此看來,國家對這個影響國民經濟整體運行效率且貢獻度大的產業應加快制定產業政策,引導、規范、鼓勵物流產業的發展。
5.物流產業對社會和人們生活環境的作用及啟示
物流產業的貢獻還體現在對社會環境及人們生活等諸多方面。首先我國商品的流通費用較高,根據商品種類的不同流通費用占商品價格的20~70%,其中物流費用又要占三分之一以上,物流產業的發展可有效降低物流費用,為商品價格的降低提供了條件,使消費者得到實惠;同時物流網絡的健全將極大地方便城鄉居民的生活,甚至足不出門就可以得到價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務,從而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另外,發展物流產業必須充分發揮物流的系統化、集約化作用,合理規劃物流及配送中心,重視回收物流、反向物流、廢棄物物流以及綠色物流,推進新型物流工具的使用,從而減少污染,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