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業向成長期轉型
2011-10-185471人瀏覽
隨著工業化推進和產業升級,工業物流運行模式發生深刻變化。工業企業加快資源整合、流程改造,采取包括分離分立、合資合作、全面外包多種方式分離外包物流功能。
在一系列擴大消費政策引導下,商貿物流加快發展。
一是生產資料流通企業和傳統批發市場增加儲存、加工、配送、網上交易等物流功能。
二是大型連鎖零售企業強化物流系統。
三是網購物流“爆炸式”增長。四是農業和農村物流集中釋放。
物流產業結構加快調整
各類企業深化兼并重組,通過兼并重組,行業資源得到有效整合,企業規模迅速壯大。
專業服務能力得到增強
一是運輸、倉儲、貨代、快遞等傳統物流企業轉型發展。
二是圍繞企業需要的專業化物流融合發展。
三是各類物流企業創新發展。供應商管理庫存、供應鏈金融、越庫配送等服務新模式得到推廣運用。四是供應鏈管理有新的發展。物流企業介入代理采購和分銷業務,流通企業延伸物流和金融服務。
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加快
綜合運輸體系初具規模。到2010年底,我國公路網總里程達398.4萬公里;高速公路發展到7.4萬公里;“五縱七橫”12條國道主干線提前13年全部建成。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增加到9萬公里以上;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已達8358公里。內河通航里程12.4萬公里;沿海港口深水泊位1774個。定期航班機場達176個。
物流園區(基地、中心)等物流設施發展較快。一批重點園區顯示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倉儲、配送設施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化工危險品庫、液體庫、冷藏庫、期貨交割庫、電子商務交割庫以及自動化立體倉庫快速發展。
物流行業基礎工作體系基本形成
首先統計工作不斷創新和完善。2006年起,由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聯合制定的社會物流統計核算試行制度轉為正式制度。
其次標準化工作有序推進。2003年9月,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全國物流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相繼成立。2010年,國家標準委等有關部門發布的《2009—2011年物流標準專項規劃》,提出了13個重點物流領域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項目規劃。
此外,物流信息化和技術應用取得實效,物流信息化加快發展;物流教育和培訓工作成效顯著。
物流業政策環境有所改善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發布以來,政府有關部門對物流業重視程度提高。一是加強《規劃》組織實施。國家發改委牽頭成立了由38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的落實《規劃》工作小組,制定了《部門分工方案》。二是多渠道設立專項資金。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等部門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物流業重點建設項目。三是制訂落實專項規劃。
《規劃》中提出的7個專項規劃,已有3個發布實施,其余接近完成。四是各部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出臺《關于促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意見》;商務部組織開展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工作;國家稅務總局持續擴大物流企業稅收試點;國家郵政局制定部門規章,規范郵政快遞市場;海關總署開展出口貨物分類通關試點改革。
- 來源: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 發布者:物流電子樞紐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