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網運行檢測與服務暫行技術要求等三項技術要求解讀
2012-05-072082人瀏覽
李華局長對《公路網運行監測與服務暫行技術要求》等三項技術要求的解讀 |
信息來源:中國公路信息服務網 發布時間:2012年04月18日 |
今年年初,由交通運輸部公路局組織編制的《公路網運行監測與服務暫行技術要求》、《高速公路監控技術要求》和《高速公路通信技術要求》(簡稱三項“技術要求”)正式施行。針對三項“技術要求”的最新理念、技術重點以及貫徹實施,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局長李華進行了解讀。 三項“技術要求”編制的背景以及同時發布的意義和目的 李華:近年來,我國公路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以高速公路為骨架、國省干線公路為主體的全國干線公路網快速形成。然而,這幾年我國極端氣候、地震、地質災害頻發,公路網的安全運行與抗災救援保障工作面臨日益增長的巨大壓力,同時,干線公路交通流量增長迅速,局部路段時常出現嚴重的交通擁堵現象。目前,我國路網科學管理與調度的任務越來越重,降低公路使用成本的任務越來越重,區域路網協調聯動與應急處置任務也越來越重。 交通運輸部黨組高度重視路網運行管理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于去年9月正式獲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復,目前,該中心籌備組建與掛牌運行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隨著交通運輸部“十二五”重大信息化工程的啟動和國省干線公路升級改造的全面開展,路網運行管理與服務工作將面臨大建設、大發展的新時期。三項“技術要求”的同時發布,對指導和規范公路網運行監測與服務系統的建設、運行與管理,保障全國高速公路和重要國省干線公路以及重要公路設施的穩定運行,加強國家干線公路網運行監測與科學管理,提升國家干線公路網安全性能和服務質量,提高公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實現國家干線公路網“可視、可測、可控”的發展目標,以及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暢通、便捷、綠色的公路出行服務等方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三項“技術要求”的最新理念 李華:此次發布實施的三項“技術要求”注入了新的發展理念和思路,指明了全國干線公路網運行管理的未來技術方向,提出了高速公路通信和監控系統建設的重點要求。 一是在公路網運行監測與服務系統的建設方面突出強調了系統服務功能的穩定性,按照制定系統最基本的功能單元和技術要求,規范和設計系統各項技術指標。 二是在公路網多年建設成就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要充分利用現有公路監控、通信等機電系統資源和社會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盡可能不打破基層系統的原有體系,補充必要設施設備和支撐平臺,共同構建部、省兩級公路網運行監測與服務平臺。 三是系統建設與運行應充分結合實際業務需求,與公路網建設和信息化發展程度相適應,與不同的公路技術等級相適應。 四是明確提出建立全國干線公路網運行監測體系,擬建立*********、省級路網監測點的信息采集體系,為開展路網監測與服務工作奠定信息基礎與數據來源。 五是提出建立全國干線公路網運行狀態指標體系,通過利用可獲取的標準化公路網運行狀態數據,建立客觀、可靠、數據鏈統一的指標集,實時、動態、直觀地反映國家干線公路網整體或局部的實時運行狀況。 六是明確采取“公專結合”的數據傳輸與聯網方式,確保部、省兩級路網平臺的實時通信與數據傳輸。 七是采用新一代的“接入控制系統”技術,解決跨平臺之間的業務數據、視頻數據格式一致性與共享交互問題。并且采用行業統一的密鑰安全認證服務體系進行保護,確保交互數據的真實性和抗抵賴性。 《公路網運行監測與服務暫行技術要求》中提出的路網運行監測體系與運行狀態指標體系的建立方式以及《高速公路監控技術要求》和《高速公路通信技術要求》的主要定位 李華:路網運行監測網絡體系是高速公路監控系統的信息基礎,是高速公路通信系統的服務對象,更是打造智能化路網管理平臺的重要前提。《公路網運行監測與服務暫行技術要求》明確提出通過建立部、省兩級路網監測點網絡,實現對重要通道上的重要路段、長大橋隧和區域交通狀態等的實時監控,并為已建、新建、改(擴)建的(高速)公路的監測體系提供技術保障。其中,新建高速公路應同步建設監測設施與系統,已建成高速公路應逐步完善監測設施與系統,國省干線公路應結合路網改造與養護工程逐步升級監測設施與系統。為此,交通運輸部將組織編制全國干線公路網關鍵監測點及重要監測通道布局方案,并深入開展相關重大課題的研究工作,進一步細化部、省兩級路網監測點的布局、建設與運行等具體方案。 《公路網運行監測與服務暫行技術要求》要求利用可獲取的、標準化的公路網運行數據,建立客觀、可靠、數據鏈統一的公路網運行狀態監測與服務指標,反映全國干線公路網整體或局部的實時運行狀況,評估全國干線公路網在一定時期內的可靠性和服務水平。為實現這一目標,交通運輸部提出建立部、省兩級公路網運行狀態監測與服務指標層級,設計了中斷率、擁擠度、環境指數、節點通阻度、突發事件等級、設施健康狀況、服務區質量等級等七個單項指標和通道運行指數、公路網綜合運行指數兩個綜合指標,并按照路段、通道、路網不同層次建立了相應的邏輯算法并進行定級定性分析。 《高速公路監控技術要求》和《高速公路通信技術要求》定位于指導各省高速公路建設,既要維持現有體系的穩定運行,同時適應未來的發展趨勢。其主要側重于體現高速公路省級統一運行管理的思路,取消區域分中心層級,強調系統的功能要求,弱化硬件與軟件的配置要求,強調外場設備的檢測精度要求、布設原則和安全可靠性,同一設備不拘泥于具體設備類型與技術選擇。 部省路網平臺建設與聯網的推進 李華:貫徹實施好三項“技術要求”,首先要做到認真落實、嚴格執行,結合“十二五”重大信息化工程,按照三項“技術要求”完成部、省兩級路網平臺建設與聯網任務。 《高速公路監控技術要求》和《高速公路通信技術要求》可以說是相對較為成熟的技術要求,《公路網運行監測與服務暫行技術要求》的發布可以說是新生事物,但它是適應即將開展的部、省兩級路網平臺全面建設需要的。由于是首創的技術規范,《公路網運行監測與服務暫行技術要求》還可能存在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但從總體結構、頂層設計以及基本功能上看,是具有較強技術指導的綱領性規范。因此,在即將全面開展的“十二五”重大信息化工程中的第一項工程“路網管理與應急處置系統示范工程”實施中,應以三項“技術要求”為指導,通過建設路網監測體系、路網運行評價指標體系、路網平臺軟件系統以及通信網絡與安全認證等支撐系統,全面建成省級公路網運行監測與服務平臺。 同時,高速公路通信系統要為部、省兩級路網平臺建設所需的專網環境提供必要支撐,高速公路監控系統要成為部、省兩級路網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省級路網平臺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基礎設施,進一步整合聯網監控、聯網收費和通信系統資源,補充必要的路網運行監測手段和傳輸通道。 此外,貫徹實施好三項“技術要求”,還必須以此為契機,加快推進部省兩級路網中心建設,形成部省聯動、區域互動的應急協調機制。
以下為三項“技術要求”宣貫會的會議現場報道:
福州會場
福州會場
西安會場
2012年3月27-31日,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先后在福州和西安召開兩期《公路網運行監測與服務暫行技術要求》、《高速公路通信技術要求》和《高速公路監控技術要求》宣貫會。部公路局路網管理處吳春耕處長、燕科副調研員分別參加兩地的宣貫會并講話,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王笑京總工、交通工程部李愛民主任、ITS中心李斌主任分別出席兩地的宣貫會;福建省交通運輸廳吳庭鏘副廳長、陜西省公路局宋小強書記及馬云祥總工分別出席兩地宣貫會并致辭。 《公路網運行監測與服務暫行技術要求》等三項“技術要求”已于今年1月11日起施行,考慮到出版印刷的原因,相關公告(《交通運輸部公告》2012年第3號)于3月中旬發布。為盡快落實“公告”精神,做好三項“技術要求”的落實工作,指導“十二五”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設,部決定召開此次宣貫會。這次宣貫會分別邀請了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公路管理機構以及路網中心(聯網監控中心、通信中心、應急中心)等政府部門中負責路網運行管理、高速公路通信和監控系統業務管理的相關人員及其他技術支持單位的同志參加會議。會議指出,要從全路網運行管理的需求與視角出發,充分認識三項“技術要求”頒布實施的重要意義;要高度重視、科學實施,結合公路建設與改造工作,按照三項“技術要求”加快推進路網運行監測網絡的建設;要認真落實、嚴格執行,結合“十二五”重大信息化工程,按照三項“技術要求”完成部、省兩級路網平臺聯網任務;要以三項“技術要求”全面實施為契機,推進部省兩級路網中心建設,形成部省聯動、區域互動的應急協調機制。 兩期的宣貫會邀請了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參編三項“技術要求”的主要編制人員,為400多名參會代表進行了詳細的宣貫與講解并進行了答疑。與會代表對路網運行管理的業務與技術有了深層次的認識,宣貫會取得了圓滿成功。 |